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

What comes next after smartphones?

What comes next after smartphones?

技術與商業的創新浪潮將為智慧型手機市場帶來怎樣的下一波衝擊?以下是三個值得注意的可能答案。

1. 更多智慧型手機

第一個答案是,智慧型手機市場規模將會不斷擴大,目前該市場的成長力道將保持強勁;越來越多人將開始使用智慧型手機,並下載更多的應用程式。驅動市場成長的因素包括:

˙智慧型手機產品價格下滑;

˙網路連結性的改善;

˙前所未有之內容豐富的各種應用程式,可因應每個手機使用者的個人需求;

˙因為廠商競爭而激勵的應用程式、網路與智慧手機本身的品質改進;

˙由體驗過令人印象深刻之行動服務的消費者迅速傳播開來的口碑推薦。

也許很快地在某一天,全球將有超過五成以上的手機屬於智慧型機種。

2. 超級手機

第二個答案是,智慧手機將變得更聰明、功能更多;而其進化的程度可能會高到已經無法再適用「智慧型手機」這個名詞。Google在推出其Nexus One 手機時,曾用了「超級手機(superphone)」這個新名詞,當時該公司的宣傳內容是:

Nexus One是採用Android之行動裝置的典範──超酷的應用程式搭配速度快、聰明、具備上網功能、還可放進口袋的電腦。Nexus One是屬於我們稱之為「超級手機」的新一類裝置,是我們期望有一整個系列的首款產品,將與通訊服務業者、硬體合作夥伴共同推出市場,並透過我們的網路商 店販售。

更新一代的智慧型手機──無論我們叫它們什麼──通常代表內含了更多功能的運算科技,包括更強大的應用程式陣容,以及更具實用性的功能。

3. 次手機

前面所列的第一個答案,是智慧型手機將變得更加普遍,第二個答案則是智慧型手機會變得更強大;筆者認為這兩個答案的可能性都很高,也很容易被接受,但是還有第三個可能的答案,與前兩個一樣合理,甚至或許值得更加注意。

由 於智慧型手機技術也越來越被廣泛應用在各種看起來並不像智慧型手機的、型態各異的裝置中,這些裝置不只尺寸比智慧型手機大,在各方面也都與智慧型手機不 同。如果以「全都是智慧型手機」來形容2000至2010年的手機產業,也許「無所不在的智慧型手機技術」會是對未來十年的最佳形容。

這句話描繪了嵌入式軟 體技術的新浪潮;傳統上,嵌入式軟體是用在那些外型不像是電腦的運算裝置中,但新一代的嵌入式軟體,則是內含在那些看起來不是智慧型手機、卻運用了智慧型 手機技術的裝置中。如果硬要創一個更切合的名詞,也許可以把這些裝置稱為「次手機(subphones),因為手機的基本功能已經被淹沒(或嵌入)其中。

無所不在的智慧型手機技術

所謂的「智慧型手機技術(smartphone technology)」,指的是那些在智慧型手機蓬勃商機驅動下所產生的(包括軟硬體)技術進展。市場競爭壓力帶來的價格下滑、品質升級以及更多的新功能,所衍生的產物包括:

˙各種無線通訊晶片與相關軟體;

˙能在不同無線網路間無縫漫遊的軟體;

˙大規模的資料儲存與資訊管理──透過單一裝置、雲端技術來進行;

˙透過小尺寸、精緻的高解析度圖形顯示器所展現的、具吸引力的使用者介面;

˙串流行動多媒體。

這些衍生的進展讓那些個別零組件能被重組成不同的「次手機」裝置,例如:平板裝置(tablets and slates)、連網消費性電子裝置(包括攝影機、PND等)、智慧衣物(smart clothing,或稱可穿戴式電腦)──或是新的個人區域網路(PAN)。

這 類「次手機」裝置的數量,可能會在短短幾年內就達到幾千億台(甚至以上),並將開啟一個機器對機器(M2M)無線通訊、多過於牽涉人類直接通訊的新時代; 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不只將充滿各種智慧型裝置,還將被所謂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所包圍。

取得利益之前得克服的障礙

智 慧型手機技術將帶來許多商機,但這些商機本身隱含許多風險與爭議;有部分大型手機廠商,已經在智慧型手機浪潮中敗陣,接下來還會有手機廠商在過渡到「超級 手機」的路途中掙扎生存──在邁向「次手機」的過程中也一樣,那遠比所想像得更艱難,需要全新的思維,而且要能充分發揮那些新思維。

要想透過顛覆性的技術整合來創造成功產品,通常需要遠超過原始技術專長的能力,還得加上更多其他方面的專長,例如:

˙商業模式的創新──以一套創新模式吸引新廠商,並扮演全新角色(通常是互補性的);

˙生態系統的管理──激勵不同類型的開發商以具建設性的模式共同合作;

˙系統整合與最佳化──所以各種零組件技術能整合成穩定、強韌且實用的整體;

˙強調使用者體驗的設計──才能吸引使用者投入並忠於新的使用模式。

軟體的演進意味著某些問題會比過去來得容易解決,新一代的設計工具能將很多以往非常複雜、令人卻步的工作自動化;但是,隨著軟體以新穎的姿態與來自不同領域的技術共同合作,也會產生一些無法預料的新問題,也帶來新的障礙。

舉例來說,形態互異的「次手機」之間可能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互動,導致在社交網路、商業應用或是技術方面的一些應用瑕疵。因此,儘管在智慧型手機之後,可能會衍生各種各樣美好的商機,但想取得這些商機,必須更小心謹慎。

要知道,擅長於某一個時代之行動技術的廠商(例如傳統手機),有時候在邁向下一個時代(例如超級手機)的過程中,也是會跌一大跤的。


出處:http://www.eettaiwan.com/ART_8800627447_617723_NT_3f035954.HTM?click_from=8800066522,9949853421,2010-12-01,EETOL,ARTICLE_ALERT